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我國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不移其志、不改本真,在捍衛(wèi)國家榮光、挺起民族脊梁的艱難求索中,熔鑄起一座座精神豐碑。加快科技強軍步伐,實現(xiàn)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廣大軍事科技工作者惟有大力傳承弘揚科學家精神,才能在奮進新征程中永葆初心、靜心篤志、潛心鉆研,不斷書寫科技強軍的精彩華章。
堅定理想信念是軍事科技工作者安身立命的根本。為國分憂、為國解難、為國盡責,是科學家精神的鮮亮底色。1949年留美中國科學工作者協(xié)會成立,發(fā)表了題為《我們的信念和行動》宣言,號召留學生“提早回國參加建設新中國的行列”;錢學森、梁思禮、彭恒武、蔡啟瑞等一大批優(yōu)秀海外學子,放棄優(yōu)厚待遇、克服重重困難,義無反顧投身到新中國建設的偉大事業(yè)中;于敏、徐光憲堅決服從組織安排,根據(jù)國家需要調整研究方向;程開甲、黃旭華隱姓埋名數(shù)十載,以身許國鑄重器……國家、人民的需要是科學研究的價值所在,學術的高度是在理想信念的高地上孕育生長的。新時代軍事科技工作者必須堅定理想信念,以國家民族命運為己任,胸懷科技報國的高遠志向,把個人的理想抱負和科學追求融入強國強軍偉業(yè)之中。
涵養(yǎng)道德品行是軍事科技工作者成就事業(yè)的內在要求。學術上的大成就,來自人生的大胸懷。錢學森晚年堅持不題詞,不寫序,不參加評審鑒定,不出席應景活動,不兼榮譽性職務,不上名人錄,虛懷若谷,盡顯風骨。林俊德在人生最后的20多天里,把一生積累的寶貴經驗和資料整理出來,留給后人。回看科學巨匠的人生之路,雖然他們研究領域各有不同,但都有共同的家國情懷、崇高的精神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行。他們以自己的信仰、人格、學術操守,影響和帶動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薪火相傳圖自強,心無旁騖做學問,推動國防科技事業(yè)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新時代軍事科技工作者必須把做學問和塑人格統(tǒng)一起來,筑牢立身、立業(yè)、立言、立德之基,爭做矢志強國強軍的學術大家,爭當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師者楷模。
創(chuàng)新是科學的生命之源。科技就是核心戰(zhàn)斗力、核心競爭力,誰擁有先進科技,并能夠很好利用這些科技,誰就能掌握制勝先機。錢七虎始終秉持“走前人沒走過的路”的科研理念,帶領團隊瞄準前沿、迎難而上,奮戰(zhàn)60年為國家鑄就堅不可摧的“地下鋼鐵長城”;馬偉明在艦船動力領域,摒棄跟蹤模仿的方式,在國際上率先提出并研制成功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我國艦船動力從落后到引領的跨越;陳薇憑著職業(yè)敏感和軍人的使命意識,將抗病毒藥物作為主攻方向,在抗擊埃博拉疫情、研發(fā)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中作出了重大貢獻……戒浮躁才能求得真知、敢質疑才能探求真理。每一個重大成就,都是一代代科學家探求未知、不斷創(chuàng)新的結果。新時代軍事科技工作者要堅定勇于探索、開拓進取的信念,胸懷凌云志、敢為天下先,面向戰(zhàn)場、面向部隊、面向未來,善于把握大勢、敢于搶占先機,在軍事科技革命的浪潮中不斷取得新成就。
科研生態(tài)是傳承弘揚科學家精神的沃土。學風端正、研風嚴正、作風純正,軍事科技工作者就能高擎科學家精神火炬闊步新長征之路。面對我國自主創(chuàng)新事業(yè)大有可為、軍事科技工作者大有作為的重要機遇期,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加快科技強軍步伐,純正科研生態(tài)尤為重要。要牢固立起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chuàng)造的鮮明導向,精準識才、無私育才、公道用才,推動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要堅持“破四唯”“立新標”,構建以創(chuàng)新質量和學術貢獻為核心的分類評價體系,細化松綁減負剛性措施,提高專業(yè)化、精細化、科學化管理水平,把軍事科技人員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激發(fā)出來。加強科研誠信建設,力戒功利思想和學術不端行為,不為名利所擾,不為浮華所惑,以實際行動和學術成果弘揚和傳承好科學家精神。